遭遇家庭暴力 如何依法维权
已经被浏览 2044 次 最后更新时间:2020-06-07 03:02:01 来源:admin
案情简介
2019年5月20日,一名女子在架设摄像机取证家暴过程中被丈夫家暴的视频传遍网络。
5月21日,鹤山市公安局通报称犯罪嫌疑人陈某文已被刑拘。被打女子姚某表示,丈夫早先也曾对自己施暴,她强烈希望与丈夫离婚,并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忧。
律师说法
家庭暴力,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暴力方式,在现实生活中家暴通常是男方对女方进行殴打、侮辱等行为。家暴会严重影响家庭和谐和夫妻感情,因家庭暴力而诱发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。那么,家暴会有哪些法律后果?遭遇家暴又如何维权呢?
1.根据《婚姻法》第三十二条规定,夫妻一方遭受家庭暴力,可以起诉离婚,并且是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。
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,应当进行调解;如感情确已破裂,调解无效,应准予离婚。有下列情形之一,调解无效的,应准予离婚:(二)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、遗弃家庭成员的。
离婚是夫妻双方的权利和自由,原则上家暴一次就可以离婚。但家暴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标准和解释,只要符合法律上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,就可以提起诉讼离婚。
2.2015年颁布实施的《反家庭暴力法》,设置了人身保护令制度,最大限度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。
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第十五条规定: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,制止家庭暴力,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,协助受害人就医、鉴定伤情。
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、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,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、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。
3.刑法对虐待罪的相关规定也规制了家庭暴力行为,情节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还很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虐待罪,是指经常以打骂、禁闭、捆绑、冻饿、有病不给治疗、强迫过度体力劳动等方式,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、精神上的摧残、折磨,情节恶劣的行为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:该罪名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依法享有的权利、权益以及被害人的人身权利。
犯本罪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犯本罪,致使被害人重伤、死亡的,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致使被害人重伤、死亡,是指由于被害人长期受虐待逐渐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或导致死亡,或者由于被害人不堪忍受长期虐待而自杀造成死亡或重伤。
如果是行为人故意采用毒打方式致其家人死亡的话,是会按照故意伤害罪来追究刑事责任,而不会按照虐待罪处理,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
律师提示
家暴离婚需要什么证据?
1.在丈夫实施家庭暴力时,应及时请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、妇联组织、庇护所及所在单位、组织进行制止、劝阻、调解,相应机构制作的书面材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。
2.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、询问笔录。部分证据是认定当事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重要证据。出警记录能够证明报案的方式、案由、出警时间、处理结果等内容。
3.证人证言。家庭暴力的发生,除双方当事人外,其子女和邻居出具的证言也是认定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有力证据。
4.视听资料。视听资料属于间接证据的一种,其不能单独或者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。除了需要法院审查核实外,还需要同其他的证据相互印证,才能组成一个证据链被认可。
5.书面证据。加害人在诉讼前出于愧疚、维持婚姻关系等原因向受害方出具的《悔过书》《保证书》等可以作为书面证据直接向法院提交。